原题目:鸡鸭养殖“啄”出幸福新生活
初冬的旬邑,阴雨连连。但在土桥镇芋芝村的一家养殖场内三五成群的小鸡活蹦乱跳正在觅食。“咕!咕!咕!”几声叫唤,几百只鸡迅速聚集,一大盆稻谷拌玉米粒,几分钟时间被啄了一个精光。这时,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坐在轮椅上的焦勃浩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谁曾想,三年前,这个苦命的汉子几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小时候发高烧,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双腿患有残疾的焦勃浩,平常靠轮椅出行,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日常生活几乎难以为继。2016年,焦勃浩被识别为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鼓励帮助下,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他坚信:虽然自己身残,但有党的好政策,只要自己“不等不靠”,一家人的温饱肯定不成问题。于是他在自己仅有的2亩自留地里栽植了苹果树,连续两年套种了玉米和谷子等农作物,勉强换来了当年的口粮钱。看到同龄人外出务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偶然一次,他在手机上看到城里人常常为买土鸡、土鸡蛋而发愁。他心里豁然一亮:养鸡投资小、见效快,加之村里空气好、水质好,鸡全部吃自家产的谷子和玉米,养出来的鸡肯定不愁卖。于是,他用产业扶持金搭建了简易养殖房,购买了100只鸡苗,尝试着土鸡养殖。
谁知一场家禽流行病后,100只鸡仅仅剩下30多只。他退缩了,一度有放弃的念头,但看到孩子破旧的衣裳、瘦弱的身体,他深深感到这个贫困的家还要自己来支撑。他反复深思找到了养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自己缺乏养殖技术。于是,他通过请教专家、向养殖大户学习,很快熟练掌握了蛋鸡流行性疾病的防治和蛋鸡养殖常见病症的处置方法。
当养殖业慢慢步入正轨之后,焦勃浩又开始琢磨新的事情了。他敏锐地发现肉鸡在过年过节期间需求量大,自己饲养的鸡成了收购商的“抢手货”,第一批蛋鸡就卖出2万多元,他尝到了养鸡的甜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2018年,焦勃浩瞅准周围村庄没人养鸭的市场空当,又开始发展养鸭。物以稀为贵,100只鸭子半年出栏,又收入1万余元。
有了鸡鸭养殖成功的经历之后,焦勃浩当机立断,决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2018年底又购回200只蛋鸡,200只肉鸡,200只鸭,初步形成养殖规模。今年6月份仅部分出售,就收入2万余元,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年底全部出栏预计还将有3万元的收入。
随着经验的积累,焦勃浩养殖鸡鸭越来越多,收入在逐步提升,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对于未来,焦勃浩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他自强不息脱贫致富的事迹,为其他贫困户自主脱贫树立了榜样。(罗枭 田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