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上,位于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交汇之处的阳平关车站,虽然是一个三等小站,却在铁路运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车站修建于1956年,常年承担川陕甘3省交界地带旅客出行、出入川物资运输,以及宝鸡、广元、安康3个方向的列车编解等任务。
车站每天停靠十几趟列车,其中全国保留的81对公益慢火车中,汉中至阳平关8361/2次和宝鸡至广元6063/4次,这2对慢火车每天都要在这里停靠,方便沿途老乡们乘坐火车出行、赶集。
每天上午8时至10时,是阳平关车站最热闹的时候。车站周边川陕甘三省几个县的群众,多数都要到车站来赶车。他们提着竹筐、拎着蛇皮袋子,或背着沉重的背篓,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山路,在车站中转换乘,前往广元、略阳、汉中、宝鸡等地,售卖山货、农产品,为家里增收。

看着老乡们每天背着大袋子、沉背篓,车站的职工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2年11月车站成立党团员突击队,不定时组织休班党团员,专门为背着腊肉、土鸡蛋等大批农产品的沿线群众帮忙提行李,转运物资、护送上车。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车站党支部更是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征集旅客意见建议,真心实意想办法为沿线群众做实事,把好事做到老乡们的心坎上。
“鸡鸭‘宝宝’在蛇皮袋子里,不太好拿,要是能坐个婴儿车之类的,我们出门坐火车就方便多了。”候车室旅客的一句玩笑话,引起了车站党支部书记张敏等人的高度重视。车站先后购置7台“小推车”,为沿线老乡的“鸡鸭鹅”运输提供小推车接送服务,让便民服务再升级。
“只需将外出售卖的农产品运到进站口,出示身份证,我们就会将货物装到小推车上,一路护送村民进站上车。”吴军师说着,指了指候车室一侧,那里排列整齐的7台小推车,就像整装待发,时刻准备接受任务的“特殊士兵”。
“阳平关的鸡鸭苗品种好、价格便宜,过来收一趟,来回坐火车,花不到10元钱,再说,还有车站的娃儿们给帮忙……” 家住阳平关镇小鱼山村的黄玉学,激动地对客运员吴军师说。
黄玉学是车站的“常客”,今年50 多岁的他,身材削瘦,头发有些花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阳平关车站周边的村子,收集一次家禽幼苗,乘火车为宝成沿线村民送货。
“从阳平关贩卖鸡鸭苗,能多赚一点辛苦钱,这些年,每次坐火车,车站的工作人员都不嫌脏、不嫌累,帮忙把鸡子、鸭子用推车送上火车,”黄玉学说。
据悉,从2012年11月至今,党团员突击队共为沿线村民服务4500人次,小推车也从最初的1台逐步增加到7台。队员们换了一茬又一茶,但小推车服务却被一直延续至今……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梁璠 通讯员 于海
编辑:融媒体